感覺統合感統的醫(yī)學概念
發(fā)布時間:2017-07-26?10:11:00點擊量:161
一、什么是感覺統合
(1) 人體的感覺有聽覺、視覺、觸覺、味覺、本體覺等。
(2) 感覺統合的概念
當人體的感覺器官(如眼耳、體膚等)得到感受(信息)并向中樞神經系統輸入信息時要求和大腦神經細胞的接觸要靈敏和準確,且大腦皮層的所有感覺區(qū)對許多輸入的信息的協調和整合也必須完整的,才能使得人們的學習、運動等較好地完成。這就是感覺統合,簡稱“感統”。
這一系統若運轉不正常時,便產生感覺統合的失調。
2、 影響感統失調對人體功能的
感統失調時,會對情緒、行為、語言發(fā)育、運動功能發(fā)育、學習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影響。比如:
a)前庭平衡功能失調時,患者會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挑三揀四、很難與他人同玩同樂、分享食物、語言遲緩等。
b) 視覺不良時,患兒會在書寫時產生偏旁、部首顛倒;閱讀、劃畫困難等。
c) 聽覺不良,患兒不喜歡與別人講話,易忘功課等。
d) 本體覺不佳,患兒會缺乏自信、消極退縮,語言能力差、笨手笨腳等。
e) 觸覺過敏時,會表現孤僻、緊張、不合群、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環(huán)境等。
二、 感統治療(訓練)
1、感統治療
根據患兒感覺和運動發(fā)展的情況,選擇適當的活動進行學習訓練,會對患兒的感覺信息輸入和整合失調起積極的治療作用,并能促進患兒整個神經系統的成熟。這就是感覺統合治療。治療的操作過程是各種體育活動的訓練,所以感統治療也可以說是“感統訓練”。感統訓練法是美國心理學家、醫(yī)生Jean Ayres女士創(chuàng)始的。
2、 感統訓練,針對有學習障礙、官能障礙的兒童,是很有效果的。
3、 感統訓練的理由是孩子正處于發(fā)育的階段,其大腦具有發(fā)展性和可塑性的特點。
4、 訓練的形式
感覺統合訓練是通過一些有趣的、具有游戲性質的活動進行的。
比如:
讓患兒爬到滑板上,從斜坡上滑下等活動。這些活動的訓練,向患兒提供了各種感覺信息的輸入,特別是提供了由前庭系統、肌肉關節(jié)、體膚等來的感覺信息的輸入。
5、 訓練的作用
通過反復多次地訓練,能使患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對各種感覺信息的整合得到改善,對感統失調所帶來的問題,起到治療作用。
三、 自閉癥兒童的感統訓練
1、 自閉癥兒童的感知覺的特點
自閉癥兒童感知覺存在著異常,主要是他們對感官刺激的反應表現出過敏或冷漠。
a)在視覺方面,怕目光接觸,卻又過分注意燈光,窗簾等光線。
b)在觸覺方面,對痛覺、冷熱等反應過敏或遲緩(如,咬自已的手等);
c)在聽覺方面,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卻喜歡自已制造的聲音(如拍桌子、尖叫);
d)在嗅覺方面,特別注意物體的氣味。表現出異常地嗅、舔或吞吃現象。
e)在動覺方面,喜歡無意義地走動、轉轉、不停地拍手、拿起物件不停地搖晃等。
總的說來,自閉癥患兒的感知覺能力差,不能在生活和活動中得到體驗和感受,學不會必需的技能,更難從經歷體驗中理會事物其中的意義與規(guī)律,所以只能是機械地學習,或以固定、刻板的程序進行活動。
2、 自閉癥兒童感統訓練的依據
(1)自閉癥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可能無法在神經的興奮和控制之間建立平衡關系,因而在感覺加工和反應上發(fā)生障礙,產生了對一些感覺刺激反應過弱,對另一些感覺刺激反應過敏。
(2)他們的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號,不能準確地傳遞到感知覺系統,發(fā)生系統障礙而失去輸入感覺信息的前提條件,大腦里就無法建立起信息的概念。正如自閉癥兒童缺乏建立“我”概念的前提,就無法在大腦里建立“我想做……”的系統概念。
(3)感統訓練在挖掘自閉癥兒童發(fā)展可能性的方面提供了一種依據。
3、 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感統訓練實質與價值
(1)自閉癥兒童接受感統訓練,如若有效,也僅是暫時控制他們的行為,而不能改變他們固有的大腦神經系統的異常所致的各種怪異和失控的情緒。
(2)有意識地讓自閉癥兒童通過感統訓練,獲得更多的感受覺刺激,會改善他們對認識的加工、反應能力以及行動能力。這就是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感統訓練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