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重度感統(tǒng)失調的自愈案例,張老師也總結到了導致孩子感統(tǒng)失調自愈的三個關鍵點來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家長和孩子,也希望家長能夠將本視頻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一個五歲多的孩子來啟樂園進行感統(tǒng)測評,媽媽描述孩子出生的時候先是順產,由于難產改成剖腹產,孩子有點輕微窒息,爬行的時候學不會,一歲四個月會走路,一歲六個月才走穩(wěn),兩歲多快三歲才開口說話。當聽到這里有經驗的老師應該覺得這個孩子能力是很差的,各方面是落后的,可是測評結果顯示,孩子是輕度失調不需要花錢上課,張老師只介紹一些方法讓他回家練習即可。
那么張老師重點跟家長聊了聊孩子后天的經歷,看看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幫助了孩子,最后發(fā)現(xiàn)三歲、四歲這兩年。三歲的時候,媽媽帶著孩子由洛陽來到鄭州親戚家上班,周一到周五孩子在幼兒園,周六周日媽媽最忙,孩子在親戚家和親戚家的兩個孩子在一起,由于親戚家孩子多,因此親戚經常用激勵的方式帶孩子。比如說看誰起床起得最快,看誰穿衣服穿的最快,看誰吃飯吃的最快,看誰做的最好來管理三個孩子,聊到這里,張老師已經確定導致孩子感統(tǒng)失調自愈的三個關鍵點。
第一個關鍵點是媽媽的半脫離。媽媽并不是不陪伴孩子,只是白天帶孩子帶的少,那么有親戚帶孩子,親戚對他再好,那孩子也不可能要求親戚像要求媽媽一樣提出過多的依賴或者過度的要求。第二就是媽媽沒有把孩子放在老家由老人帶。當初來鄭州上班的時候,其實家里有過這種商量,但是媽媽說我再辛苦也要把人帶在身邊。第三就是孩子有兩個固定的玩伴。
所以說基于以上三點,其實我們所有的家庭其實完全是可以實現(xiàn)的。不管我們孩子是感統(tǒng)失調還是各種能力不足,只要你能夠調整以上三點,我覺得孩子的問題都會得到改善甚至是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