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感統(tǒng)訓練師,從事這項工作已有幾年了,在這里真是感悟不少呀!運動對于我們并不陌生,它們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特殊兒童也不例外。
我想就自己從事的訓練工作談幾點體會。運動協(xié)調(diào)能力較差的孩子們,他們不能夠雙腳跳下,不能跳蹦床、不能在無輔助情況下走平衡木,在訓練時,兒童的雙腳捆住,然后訓練師帶動他從凳子上跳下。 蹦床也是使用同樣的方法,這時都要給他一點力。在走平衡木時,總是縮手縮腳。這時不能急于求成,要先拉住他的手走,然后用一根布繩來代替手慢慢撤除輔助性用品。
有些孩子身體軟,走路不穩(wěn),在走路時雙手還不能完全下垂。像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加大運動量,每天在場地上跑上幾圈。剛開始孩子肯定有不配合之處,總是不時地蹲到地上哭鬧。這時可以請家長參與進來,堅持讓孩子跑夠圈數(shù)。
當孩子們剛進入訓練時,情緒非常不穩(wěn)定,稍有不快就會大哭大鬧。經(jīng)過觀察之后,發(fā)現(xiàn)他對某東西感興趣,我們就通過設(shè)置情景,在兒童情緒不好時,帶他一同欣賞并和他說話,讓他慢慢淡化剛才的不快樂,然后參與訓練。
爬行應(yīng)要強調(diào)頭、手、腳的協(xié)調(diào),這樣可幫助孩子對自己身體的現(xiàn)象做出較正確的判斷。當他動作不規(guī)范時,我們要及時糾正,為了增添樂趣,老師、家長可和孩子一起爬行,讓他看、讓他去感受,扶住腳一步一步來。也要充分發(fā)揮家長的巨大作用。讓家長配合,共同參與取得家長大力支持。我們可告訴孩子,當你爬到某處時,媽媽可獎勵一下。這樣,利用兒童喜歡的東西來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wù)。
當孩子在做平衡臺接拋球時,拋球拋不到位或方法不對,這時需要站在他的身后幫助拋球。在拋球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自言自語現(xiàn)象,這時需要家長去分散他的注意力,把無意識的語言轉(zhuǎn)換成有意識的語言。等等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
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低起點,高標準”。需要完成的動作要從低起點做起,動作完成質(zhì)量要高標準,不能馬虎。我們一定要取得兒童的信任,對孩子的每一絲的表情變化都要盡受眼底,充分了解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也可從他們的興趣愛好著手。在這些當中又少不了耐心,如一次不行接著二次、三次。。。。。。,直到效果出現(xiàn)。所謂堅持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