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個月,啟樂園的家長們就該升級了,成為“小學生”家長了。在暑期,除了在啟樂園的學習、訓練外,家長也應轉變角色,在家中跟孩子一起提前進行“幼升小”的全面準備。靳老師摘自網(wǎng)絡,給家長朋友推薦以下內容:
方面一:認字是“浮云”,應強化看圖講述的重要性。
在學前教育中,很多家長往往會以自己的孩子認識多少字為驕傲。殊不知在孩子即將接受的小學語文教育中,難點可從來都不在認字上。
對于年紀尚幼的幼兒園小班學生來說,他們基本都可以做到看一張圖,描繪出自己的理解,比如畫面上描繪了什么,時間、地點、人物的表情和衣著、周遭的環(huán)境等。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界的拓寬,孩子慢慢可以看圖講故事、寫句子等,而這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內容。
所以,在銜接過程中,家長要學會“隨文識字”,可以平日里多拿一些幼兒繪本,或者小學課本來給孩子講故事,讓他們慢慢熟悉書本這樣的載體,孩子聽懂了,產(chǎn)生興趣了,這時候自然而然地就認識文字了。
這樣做的好處一是逐漸培養(yǎng)孩子對文字符號的印象和興趣,引導孩子對重復出現(xiàn)率高的文字的自然記憶。因為站在幼童的角度,機械化灌輸極易引起本能的抗拒,導致厭學心理。
第二個好處就是這樣的方式是符合學齡前孩子的年齡特點的,每個孩子都有能力接受,或者說能根據(jù)自身的掌握情況或興趣喜好去選擇合適的刊物,并完成看圖講述。
方面二:算術不可怕,在游戲中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
進入小學后,數(shù)學作為三門主課中唯一的理科,承載著一項重要的使命—鍛煉孩童的邏輯思維能力。
家長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可以多采用一些游戲或者口述應用題,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接觸數(shù)學。
打個比方,家長可以拿出10個小桔子和孩子分著吃,讓孩子明白10個桔子可以分成2個和8個、3個和7個、4個和6個等,這就是十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和原型,就算上升至百位數(shù)、千位數(shù),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也是不變的。
有些家長教孩子學算術時喜歡灌輸式教學,比如直接告訴孩子幾加幾等于幾,或者甩給孩子一張九九乘法表讓他們去背。
這些做法的不科學之處就在于家長沒有考慮到孩子這個年齡段的興趣和特點,更多地代入了自己的習慣和想法,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并且錯誤的印象一旦印刻下來,很難糾正。
學前階段,家長要多以數(shù)數(shù)字、分水果、拍皮球、購物等方式讓孩子逐漸認識數(shù)學的概念,這遠比光做題“接地氣”得多??傊欢ㄒ浀枚鄬嵺`、多操作,孩子能理解,不用教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方面三:提前關注孩子的注意力是否易分散。
根據(jù)多年來對于小學新生學習情況的關注經(jīng)驗,有些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跟不上進度,不是因為學習態(tài)度不好、也不是基礎打得不扎實、更不是智商低。
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而這恰恰是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的一點,以至于難以掌握到成因所在,要改善和提高都始終不得其法。
拿一堂小學35分鐘的課舉例,一般正常的孩子都可以保持精神集中30分鐘左右,有些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則非常短,往往在15-20分鐘的時候就自然轉移,而后再難收回,這期間老師說了什么他們完全沒聽進去。
究其原因有多種因素,比如剖腹產(chǎn)下的孩子,未經(jīng)產(chǎn)道擠壓,注意力難集中的風險就較大。
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跳繩、拍球等方式來觀察,一般來說這個年齡的孩子連續(xù)拍球或跳繩幾十個應該不成問題,要是自己的孩子只能拍幾下球,或者只能一個一個跳繩無法連續(xù)的話,就要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了。
對此,家長必須擺正心態(tài),首先這不是孩子的錯,大腦控制系統(tǒng)薄弱會讓孩子稍有動靜就難以自控地轉移,這不是他們主觀造成的,家長若發(fā)現(xiàn)有這個問題千萬不可操之過急,更不能胡亂責怪孩子。
其次,越早發(fā)現(xiàn)問題越有利于康復,畢竟這是可逆的,可以通過一些動作協(xié)調性鍛煉,來訓練孩子的大腦控制系統(tǒng)。家長對此要有思想準備,這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2-3年的努力。
總而言之,在整個為孩子進入小學而做的準備中,家長不要吝嗇鼓勵和贊賞。
但凡孩子取得進步,都要告訴他“你太棒了!我真為你驕傲!”等。孩子越有信心,越愿意去努力學。
教書育人應貫穿在培養(yǎng)孩子成長的各個方面,包括自信的養(yǎng)成、社會性、團隊性等。家長事先應做好足夠思想準備,幼小銜接絕非2個月短期任務,而是會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